原标题:定调中国汽车发展新风向 这些信号别错过
随着2022年全国两会顺利召开,“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等工作被提上日程。事实上,从《政府工作报告》到各个地方代表团的讨论,与汽车相关的话题仍然是出镜率较高的焦点之一。
“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产业链长、带动性强、波及面广、就业人员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汽车工业也是制造业中单一产品规模最大的行业,我国连续13年保持全球汽车产销量第一,汽车产业的平稳健康发展,对保持制造业基本稳定至关重要。”全国政协委员,北汽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认为,目前,我国汽车需求有很大的潜力,消费有很大的空间。
如果说2021年汽车市场的年终成绩单印证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那么在2022年春天全国两会提到的关键词中,人们总会发现更多中国汽车工业乃至中国经济“稳”的基础和“进”的因素,同时畅想高质量发展格局之下的产业升级之路。
多管齐下释放消费潜力
在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联名提案中,徐和谊委员建议对汽车消费税、汽车购置附加税适当进行改革和调整,以此调动起地方政府鼓励汽车消费的积极性,促进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08.2万辆和262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和3.8%,结束了连续3年的下降趋势,为我国工业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稳定宏观经济增长贡献了重要力量。
“目前我国汽车生产能力超过了4000万辆,2021年汽车产量约2608万辆,汽车保有量超过3亿辆。而另一方面,我国汽车驾驶员已经达到约4.44亿人。按人口算,这相当于世界第三人口大国,因此市场需求还有很大的潜力,消费还有很大的空间。”徐和谊委员告诉记者,要进一步释放汽车消费市场的活力,就要调动起地方政府鼓励汽车消费的积极性,从而建立起良好的汽车消费和使用环境。
据介绍,1985年,国家为加快公路建设,决定设置车辆购置附加费,作为公路建设专用的一项资金来源。2001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辆购置税暂行条例》则是在车辆购置附加费演变而来。它属于特定目的税,由汽车消费者缴税,专项用于交通道路建设。
30多年来,我国公路总里程、高速公路总里程均跃居世界第一。但与此同时,城市道路建设,尤其是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城市内的道路和停车设施建设主要由地方负责,而车辆购置税无法用在这些方面。”徐和谊委员分析说,对于车辆购置税的纳税人来说,90%以上的行驶活动是在城市中进行,但却时常面临着停车位不足的窘境,得不到应有的服务。
另一方面,汽车消费税是1994年国家税制改革中新设置的税种,在生产环节征收。他表示,这一政策已实施了28年,而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汽车作为一种常见交通工具已走入千家万户,在我国消费结构中占有很大比重,也对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此前,有不少代表、委员就“汽车消费税改革征收环节,调动地方积极性”向全国人大财经委、工信部、发改委等部门提出建议。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也曾就该问题表态称,在中央统一立法和税种开征权的前提下,通过立法授权,适当扩大省级税收管理权限,并统筹推进非税收入改革。
“上述两项涉及汽车的消费税和车辆购置税已实施多年,目前汽车产业和社会发展与当初设立税种的背景和环境已发生很大的变化。”徐和谊委员建议说,可以将汽车消费税改为价外税,在最终销售环节征收,同时将汽车消费税改为中央和地方的共享税,以调动地方服务汽车消费、改善汽车消费环境的积极性,为国内市场大循环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
此外,他还建议,将每年收取的车辆购置税划出一定比例,由财政部划拨地方财政专项用于停车设施建设,改善城市停车设施建设落后的局面,也真正使购车人的纳税享受到应有的服务。“今天的汽车消费者更重视消费环境的建设和改善,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必要的改革和适当的调整,促进汽车产业生产和消费的健康发展。”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则认为,释放消费市场的活力首先要增加居民收入,完善收入分配机制;其次,要实现线上线下消费的深度融合;最后,还要重点关注加强农村和下沉市场的消费体系建设。
“要释放汽车等消费市场的活力,当务之急还是要确保居民收入增加。同时,受到互联网发展的影响,消费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线下的很多服务型消费已经开始呈现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趋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相关企业要推动线上线下的消费融合,形成更具服务能力的消费业态。”江瀚表示,重点关注下沉市场,不仅是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鼓励地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还要加强整个下沉市场的消费体系建设,尤其是县域的商业体系以及农村的电商和物流体系,“补上下沉市场消费基础设施这个短板后,将有可能更好地激发中国消费活力。”
“双碳”目标呼唤新能源汽车更多玩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其中,“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被认为是推动消费持续恢复、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共同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累计完成354.5万辆和352.1万辆,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均增长1.6倍,市场占有率达到13.4%,创造了自2016年以来的最快增速,同时,私人消费占比更是接近80%。这意味着,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了与新能源汽车领域有关的议案、提案。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带着关于建设新能源汽车碳足迹核算体系、加快新能源汽车大功率快充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民营企业深入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进一步加强电子废旧物循环利用等多个建议上会。
雷军代表建议,通过建立系统的碳足迹管理体系,全局指导新能源汽车产业低碳发展。此外,他建议组建国家级创新合作平台,加强核心技术联合攻关,以加快新能源汽车大功率快充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推动能源革命,确保能源供应,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推进能源低碳转型。”作为一名来自“两山”理念诞生地的基层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对“碳达峰、碳中和”话题十分关注。
“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既是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满足人们美好生活的需要,也是我们国家体现责任担当的体现。”张天任代表说,作为来自新能源企业的代表,他觉得“责任重大、重任在肩”,“我们要紧紧围绕国家‘双碳’战略,在节能减排中不断发挥新能源企业的作用,让绿色产业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走出一条生态与发展兼顾的绿色产业发展道路。”
今年全国两会,张天任代表共提交了4项议案和24项建议,重点围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立法、新能源产业发展、氢能储能产业、绿色低碳示范区、长三角产业合作、制造业数字赋能等内容展开。
其中,为了促进新能源发电产业进一步规范,实现健康有序发展,张天任代表建议,应大力加强储能体系建设,尽快出台储能专项规划,推动落实新能源项目配置储能设施的支持政策,确保新能源“送得出、供得上、用得好”。
记者注意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曾明确指出,要推动新能源汽车从单纯交通工具向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转变。同时,要促进新能源汽车与可再生能源高效协同,鼓励“分布式光伏发电-储能系统-充放电”多功能综合一体站建设,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的能量互动。
“一方面构建统一开放、高效运转、有效竞争的电力市场体系,出台灵活的电价政策;另一方面,继续完善全国碳市场交易体系,有序推动其他重点排放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张天任代表建议,可以因地制宜地推动“新能源+农业/治沙/渔业/旅游”等特色项目。
有分析认为,在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达成过程中,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储能市场均蓄势待发,有望开启千亿级的市场空间。同时,由于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提升,也将侧面推动电化学储能的放量发展。因此,从长期来看,“新能源车+储能”的模式仍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为国产芯片崛起支招,多渠道力保供应链安全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加强原材料、关键零部件等供给保障,实施龙头企业保链稳链工程,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下,汽车产业转型加速,多地掀起了投资汽车产业项目的热潮。但伴随着市场的激烈竞争,汽车产能利用则出现了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发展态势。”全国人大代表、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提出,由于疫情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影响,全球芯片供应出现短缺,各行各业均受到猛烈影响,汽车产业则是不折不扣的“重灾区”。
高盛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有多达169个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芯片短缺影响。其中,全球汽车产业因缺芯问题导致的减产,超过了1000万辆。
“相较近年来国内半导体企业在光刻机、光刻胶等高端领域对先进技术的频频突破,车规级芯片产品国内企业涉及较少,且市占率极低,缺乏对车规级芯片的设计与制造工艺研发。”王凤英代表解释说,由于车规级芯片研发周期长、设计门槛高、资金投入大,车规级芯片长期被国外行业巨头所垄断,中国芯片企业难以切入。
她建议说,短期内优先解决“缺芯”问题,中期完善产业布局 实现自主可控,第三步则是构建产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机制,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随着汽车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由分布式MCU向中央集中式电子电气架构升级,车规级芯片的产品品质、功能安全、算力、控制精度、接口类型等诸多技术领域都将迎来全面革新。”王凤英代表认为,自主可控的供应链,是支撑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建议国家统筹资源,进行车规级芯片产业链部署,完善产业布局,支持优势企业开展政、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将‘卡脖子’的关键零部件领域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半导体产业方面,我国依然面临供给不足的问题。比如半导体的材料、制造设备、设计软件等方面,还有很多卡脖子的供应链环节。”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认为,应通过产学研融合和科技成果转化,对这些关键节点进行重点攻关,进一步强化供应链。
徐和谊委员则提醒说,无论是观察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还是比较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既要看到大企业转型升级的功劳,也不能忽视了新兴中小企业的茁壮成长。
“如今,越来越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脱颖而出,勇立潮头。这些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但拥有各自的拿手好戏和拳头产品,很多是行业内的单项冠军或小巨人企业。”他特意强调说,在推动行业企业“专精特新”的工作中,要细分行业资源,引导中小企业向细分行业的“专精特新”发展,更有针对性地扶植企业向细分领域“专精”发展。同时,各级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积极作用,制定团体标准,规范行业行为,积极支持标杆企业,促进汽车供应链健康发展。
在徐和谊委员看来,制造业作为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在推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达成过程中担负重要任务、承担重要责任。
他建议从三个方面支持制造业的绿色低碳化改造:“一是积极组织推进制造业多领域的大规模实施绿色低碳化改造工程;二是组织制定制造业中能源原材料加工业、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工业等细分行业的改造目标和行动计划;三是设立制造业企业绿色低碳化改造专项资金予以资金支持,促进制造业转型发展。”
面对复杂国际环境、疫情和极端天气等多重挑战,中国经济持续恢复,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一个个新突破,见证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变化。从释放消费市场活力,到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再到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中国汽车业不仅演绎了中国制造业转危为机的强大底气,也诠释了中国人民战胜任何艰难险阻的勇气、智慧和力量。(中国青年报 许亚杰)
来源:央广网
特别声明: 以上内容转载自央广网,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仅请联系删除,转载内容并不代表CNEV新能源汽车网(www.chinanev.net)立场。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版权所有©2007-2024 CNEV新能源汽车网
新能源汽车网所有信息及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商务联系请扫码
新能源汽车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