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手机版
  • 我要投诉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17786024250
新闻 > 新车 >汽车产业呼唤“统一大市场”

汽车产业呼唤“统一大市场”

作者/来源:央广网
2022-05-13 09:48:15

4月产销量接近腰斩,供应链亟待纾困解难

  汽车产业呼唤“统一大市场”

  无论从哪方面来看,中国汽车产业链、供应链无疑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5月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汽车产销分别达到120.5万辆和118.1万辆,环比下降46.2%和47.1%,同比下降46.1%和47.6%。其中,4月销量跌破120万辆,为近10年以来同期月度新低。今年1-4月,汽车产销769万辆和769.1万辆,同比下降10.5%和12.1%,结束了今年一季度的增长态势。

  面对如此罕见的巨大挑战,市场无疑需要更多给力的政策。在“五一”假期前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新能源汽车”“绿色出行”再次成为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重头戏。

  “此时该文件的出台,主要是考虑当前内需不足的情况有所加重,尤其是疫情导致消费需求萎缩,需要通过政策面来引导消费复苏。”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认为,考虑到部分地区因为疫情防控压力较大,供给和需求都尚未恢复正常,当前还没有到“全面提振消费”的时刻。

  在他看来,中国汽车业眼下的颓势是疫情反弹导致汽车产能阶段性收缩,而产能供给不畅导致汽车销量下滑。“这应该是一个短期的问题,下半年汽车业有望恢复正常。尤其是智能电动汽车,仍将是消费市场升级的风向标。”

  全产业链面临严峻挑战,供需恢复还有哪些难题待解

  这一轮疫情来势汹汹,先后受到冲击的吉林、上海、北京,既是汽车业的生产重镇,也是重点消费市场。

  在资深汽车媒体人、汽车行业分析人士杨小林看来,眼下汽车业面临的挑战几乎贯穿了全产业链,很难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从东北到长三角再到京津冀,都是汽车产业链的重点布局地区。当这些地方因疫情而摁下暂停键,全国乃至全球的汽车产业链都会遇上堵点。”

  新能源汽车独立研究员曹广平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汽车业造成的直接冲击和间接影响都不容忽视。一方面,上海等地的封控让供应商、整车厂被迫停摆,汽车销售也面临重重困难;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居民预期收入减少,汽车消费意愿降低或延期。

  “经过多方努力,目前大部分车企已经复工,但产业链恢复很难一蹴而就。任何一个环节存在堵点,都可能让汽车生产线节拍慢、效率低。”他分析说,汽车产业的生产和消费全部恢复可能要等到下半年,但具体恢复进度还要看疫情防控情况和经济走势。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上海地区的5家主力车企生产环比下降75%,长春地区主力车企生产下降54%,其他地区汽车生产总体约下降38%。

  对此,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说,上海地区零部件体系的全国辐射效应凸显,再加上部分进口零部件受疫情影响短缺,涉及长三角地区的国产零部件体系供应商无法及时供货,有的甚至完全停工、停运。再加上物流效率降低、运输时长不可控,4月汽车生产不畅问题突出。

  按照乘联会的统计,4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104.2万辆,同比下降35.5%,环比下降34.0%。今年1-4月累计零售595.7万辆,同比下降11.9%,同比减少80万辆。其中,4月同比下降约57万辆,且零售同比与环比增速均处于当月历史最低值。

  “4月,上海、吉林、山东、广东、河北等地的经销商4S店客户进店和成交都受到影响。”崔东树向记者直言,4月汽车零售降幅之大,不禁让人想起2020年3月,当时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汽车零售同比下降40%。

  今年3月以来,国内疫情出现多点散发,波及全国多数省份。特别是有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给经济平稳运行带来更大不确定性和挑战,消费特别是接触性聚集性消费受到较大影响,因此消费恢复进一步承压。

  对此,《意见》提出,要从围绕保市场主体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做好基本消费品保供稳价、创新消费业态和模式三个方面着力,应对疫情影响,促进消费有序恢复发展。

  “消费是最终需求,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对经济具有持久拉动力,事关保障和改善民生。”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意见》的制定出台一方面是着眼长远,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全链条、各环节,为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另一方面则是聚焦当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应对疫情对消费的影响,努力稳定当前消费,切实保障消费供给,促进消费持续恢复。

  事实上,从“十四五”规划到2035年远景目标,从这两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均对促进消费作出部署,强调要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创新消费业态和模式、挖掘县乡消费潜力、合理增加公共消费、促进消费持续恢复。

  有分析认为,疫情对消费的影响是阶段性的。随着疫情得到有效管控、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正常经济秩序将快速恢复,消费也将逐步回升,消费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表示,随着前期被抑制的购车需求得以释放,预计5月汽车产销量将实现环比提升。

  在推动汽车行业复工复产的同时,从中央到地方密集出台刺激汽车消费的举措。据了解,广州增加3万个购车指标、深圳增加1万个购车指标。沈阳市政府投入资金1亿元,面向在沈购车的个人消费者(户籍不限)发放汽车消费补贴。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4月,新能源汽车产销160.5万辆和155.6万辆,同比增长均为1.1倍,市场占有率达到20.2%。在新能源汽车主要品种中,与上年同期相比,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产销继续保持了高速增长势头。

  因此,在接下来促进汽车业产销回暖、释放消费活力的过程中,新能源汽车无疑要当好“主力军”。

  让新能源汽车当好刺激消费“主力军”,从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开始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提出,要有序破除一些重点服务消费领域的体制机制障碍和隐性壁垒,促进不同地区和行业标准、规则、政策协调统一,简化优化相关证照或证明办理流程手续。

  而此前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则提出,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汽车业显然要成为主力军。然而,一片欣欣向荣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也被认为是地方保护主义横行的重灾区。

  一方面,由于新能源汽车补贴中有一部分是由地方财政负担,不少地方政府会将补贴资金向在当地建厂的车企倾斜。从限制车辆轴距,到规定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油箱大小,在种种看似奇葩的补贴规定之下,其他品牌被“精准”地排除在新能源汽车地方补贴之外,当地汽车品牌得以“独享”。这人为调整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价格秩序,造成不公平竞争。

  另一方面,在各地采购出租车、公交车和公务用车时,不少省市或明或暗地向当地车企倾斜。尽管在燃油车时代便有如此“规矩”,但这一情形无疑会挫伤企业加强技术研发、提升新能源汽车产品实力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必将对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造成负面影响。

  “越是面临严峻挑战,越要有全国一盘棋的大局观。”杨小林直言,国内市场割裂、新能源汽车地方补贴“暗藏玄机”,有其特定的形成原因和存在形式。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地方保护主义有望大为改善。

  “新能源汽车没有财政补贴后,会加快回归到全国统一的大市场。但我们仍要警惕那些非市场化壁垒,要让消费者有权利进行多元化选择。”他提醒说,不排除有地方通过上牌、政府采购等手段继续构筑壁垒,保护本地企业。因此,在市场监管和流通机制上,应出台更多全国一盘棋的政策。

  在盘和林看来,地方政府利用高额补贴和信贷支持,甚至直接通过政府资本投入来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从而形成新能源汽车的产业优势。但这也可能成为滋生地方保护主义的温床。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意味着将来要重点消除这种形式的地方保护主义,要让各个地区更加均等地吸引新能源车企业。”他表示,各地方应减少在财政补贴上的竞争,而将更多精力放在为企业平等地做好相应服务上,打造服务型政府。

  “如果地方政府干预市场的行为不恰当,就等于是在市场竞争中拉偏架。这样不仅不利于发挥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还有可能一味保护落后产能,甚至形成‘越保护越落后,越落后越保护’的恶性循环。”曹广平向记者直言,地方保护主义由来已久,在为企业纾困、释放消费活力的过程中,地方政府的行为既要合理应用宏观调控之手,也要始终坚持有利于统一大市场形成的目标。

  显然,加快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对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基础性的战略意义。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提出,完善市场信息交互渠道,要统一产权交易信息发布机制,实现全国产权交易市场联通。推进同类型及同目的信息认证平台统一接口建设,完善接口标准,促进市场信息流动和高效使用。依法公开市场主体、投资项目、产量、产能等信息,引导供需动态平衡。

  “这意味着产业与产业之间、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协同效应将大大加强。”有业内专家分析称,做大做强汽车产业既需要发挥市场作用,也离不开“有为的政府”,“眼下最关键的,还是立足内需、畅通循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解除各种不合理的限制。比方说,汽车限购问题就很值得研究。”

  《意见》要求,为了稳定增加汽车等大宗消费,各地区不得新增汽车限购措施,已实施限购的地区逐步增加汽车增量指标数量、放宽购车人员资格限制,鼓励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限购地区实施城区、郊区指标差异化政策,更多通过法律、经济和科技手段调节汽车使用,因地制宜逐步取消汽车限购,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

  从保供应到释放消费活力,从保生产到畅通国内大循环,汽车业的生产线一头担着做大做强实体经济、保障就业的重任,一头连着老百姓对美好出行生活的向往,一举一动都影响着中国经济巨轮的航向。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保障汽车业这条漫长链条高质量运转的“润滑油”。


来源:央广网

特别声明: 以上内容转载自央广网,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仅请联系删除,转载内容并不代表CNEV新能源汽车网(www.chinanev.net)立场。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分享至:
最多可以输入140字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