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是否是皇帝的新装?
“无人驾驶那都是扯淡,弄个虚头巴脑的东西那都是忽悠,它(无人驾驶)就是一场皇帝的新装。”
这是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2023年业绩发布会后一场投资者大会上自曝的金句。
与目前国内大势所趋的无人驾驶浪潮不同,王传福认为“当下的无人驾驶还只是高级辅助驾驶”。如此高调宣誓自己对于无人驾驶的看法,王传福也被外界称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裁员、倒闭、市值暴跌等词语就频繁出现在海外的无人驾驶行业。随着2022年年末行业寒潮的到来,在全球化战略之下,岂有完卵。
2022年6月,特斯拉就开始裁掉其自动驾驶(Autopilot)团队的数百名员工,据悉这是特斯拉自成立以来规模较大的裁员之一。随后,爆出的技术裁员更多,自动驾驶配送公司Nuro裁员20%;图森未来宣布裁员约25%。
而一直被看好的谷歌旗下自动驾驶公司Waymo也在今年2月爆出将启动裁员计划;到了3月,Waymo目前已经进入第二轮裁员计划,共计137名员工。在一封内部信中,Waymo的联合首席执行官告诉员工,加上最新一轮的裁员,今年以来总计约有8%的Waymo员工,即209名员工被裁掉。当然,主要还是针对工程师、从事自动驾驶卡车工作的工程和运营人员。
海外头部无人驾驶企业如此动荡的变化,免不了会带来恐慌,当然也免不了会促使行业人开始重新思考,这项经历了多个春秋的高端驾驶系统到底存在什么意义,又或者我们已经陷入了某个围城。
或许王传福就是那位想要突出围城的人,在他的话术中我们可以读到几分反抗意味。
王传福表示,比亚迪未来2-3年还是会用人海战术,用大量的研发人员来保持颠覆性迭代的能力,“拼的是工程师,拼的是垂直整合的能力,拼的是市场战略,拼的是规模优势。至于某一项技术对我们来说就不是最重要的了,我们的技术池子里有很多鱼,关键的时候就捞一条出来。”
但这番言论,却引起不少网友的不适感。网友们抨击王传福与比亚迪,“王传福不是不想做,是没能力做罢了”,“我买了唐顶配版本,辅助驾驶功能也没见过好”,“无人驾驶目前还没通,谁有谁有理......”。当然也有支持的一面,指出特斯拉玩了多少年,依旧还没真正成型,也有人说,我们不能被资本操控,支持王总的骨气等等。
不得不承认,无人驾驶行业的风向也的确逐渐陷入某种困境。裁员、市值暴跌的背后,并不仅仅是因为市场没有看到更为突破性的产品,更多的是无人驾驶并没有引导出最新的市场变革。
越来越多的从业者开始认为,五年之内,我们的方向还是高级辅助驾驶,以实现无人驾驶的路段会有,但特殊路段的真实场景面使用率会很低。
正如王传福所说,“在若干年前,ADAS算法、高阶辅助驾驶被包裹在资本的微醺中迷失了方向,它被神化了,但无数道路失败的案例,死亡的人,又在提醒着我们,市场和技术必然要回归理性。”
对于无人驾驶,特斯拉可以说是最早的布道者。2015年,特斯拉推出了Autopilot系统,首次可供Model S驾驶员使用。此后,马斯克就经常在采访中大放厥词,并承诺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系统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而事实上,他给传统行业带去的是一次又一次的阵痛。
事实上,特斯拉一直没能实现真正的高阶系统,无人驾驶这件事情终究不是纸上谈兵,艰巨的数据处理以及严谨的数据反馈,这一切特斯拉一直没能搞定。
如今,有关无人驾驶的问题更多,随着国内车企不断对标特斯拉,从外观、内饰、功能、配置无一不例外的想和它靠拢。
各大企业举起“无人驾驶”的大旗,无论是自研,还是和行业顶级供应商合作,可无人驾驶依旧被这几个问题所缠绕着。
这些系统如何超越人类的感知?我们真的可以相信他们吗?他们又将如何和我们共用一个空间?
直至今日,传统车企们的态度多半是模糊的,他们在智能座舱布局上的缓慢,或许也正是谨慎观望的一种形式。只不过王传福将隐性变成了显性,他认为,这一切就是扯淡。
值得注意的是,在前不久的电动汽车百人会上,也有人就无人驾驶、智能驾驶公开唱反调。“十年终局,刚才也有嘉宾说L3、L4,我在这块可能会比较悲观,我觉得十年以后连L3都不会真正实现”。
这番话出自地平线创始人&CEO余凯,“自动驾驶责任划分中,如果让车厂承担责任,所有车厂都偃旗息鼓,都不敢投入研发。在车云协同的自动驾驶专用道路上,是可以实现无人驾驶的,但是有一个前提,在这个环境里面不许有人驾驶,一定是要全部的车、参与这个专用道路的都是自动驾驶。”
“其实我们不需要真正实现无人驾驶,实实在在的从高级辅助驾驶开始就已经在为用户创造价值。”这个观点几乎和王传福如出一辙。
很多时候,行业从业者对于无人驾驶的宽容度很高,从海报上标注着“自动驾驶”到“高级辅助驾驶”的距离,往往只是修改一个陈述方式。在用户们并不熟知的领域中,那些描述就是他们的依托,但直至目前,没有一家车企会去承诺无人驾驶的安全性。
或许这才是王传福义愤填膺的开始,可这场被他认为“身穿皇帝新装”的表演何时会以怎样的形式结束呢,不得而知。
唯一可以确定是,我们不能低估无人驾驶技术在商业化进程中的弊端,也不要高估了智能系统的智慧,自动驾驶走完了99%的场景,最难的却始终是那1%。
来源:维科网.新能源汽车
特别声明: 以上内容转载自维科网.新能源汽车,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仅请联系删除,转载内容并不代表CNEV新能源汽车网(www.chinanev.net)立场。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版权所有©2007-2024 CNEV新能源汽车网
新能源汽车网所有信息及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商务联系请扫码
新能源汽车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