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监总局终于对特斯拉备受质疑的单踏板模式出手了。
5月12日,在市监总局启动缺陷调查之后,特斯拉发起了在华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召回,总计约110万辆,召回源头直指单踏板模式。
回想起过往数起特斯拉疑似“刹车失灵”事故,争议的焦点都在于车主是否误踩加速踏板。此次召回后,特斯拉将在不具备能量回收制动强度选择的车辆上,提供选项以允许驾驶员选择能量回收制动强度。换句话说,不适应单踏板模式的车主终于可以选择关闭此功能了。
这场超百万辆规模的召回,一经发出便迅速登上热搜,但对于顶流特斯拉而言,并不算负面。真正值得警惕的,是如比亚迪这样不断出牌的对手。
不再强制单踏板
5月12日下午,刘展桦打开特斯拉官方App,发现自己的Model Y“涉及未完成的召回事项”,召回后升级的对象就是特斯拉饱受争议的单踏板模式。
就在这天中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市监总局”)发布了一则关于特斯拉的召回公告。公告显示,特斯拉将召回生产日期在2019年1月12日至2023年4月24日期间的部分进口Model S、Model X、Model 3及国产Model 3、Model Y汽车,共计110.46万辆。
虽然此前特斯拉也曾因示廓灯不亮、主动巡航易误激活等原因发起过几十万辆的召回,但此次超百万辆的数量可以说是特斯拉在中国最大规模的一次召回,几乎相当于召回了2019年1月至2023年4月生产的大部分车型。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前4月特斯拉在华销量为17.74万辆,2022年销量43.98万辆,2021年32.07万辆,2020年13.75万辆,2019年销量超4万辆,粗略估计,召回日期内特斯拉销量总计近111.54万辆,召回车辆占累计销量约99%。
这次召回是在市监总局启动缺陷调查的情况下开展的,从公告来看,调查结果显示特斯拉现行制动策略“没有允许驾驶员选择能量回收制动策略;同时,对驾驶员长时间深度踩下加速踏板的情况可能没有提供足够提醒”。
而这可能导致的后果是,“增加驾驶员长时间误踩加速踏板的概率,可能增加碰撞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为了规避这些风险,特斯拉要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推送新开发的功能。
根据公告内容,此次召回具体更新内容包括:
在不具备能量回收制动强度选择的车辆上,提供选项以允许驾驶员选择能量回收制动强度;
调整车辆能量回收制动策略的出厂默认状态;
在驾驶员长时间深度踩下加速踏板时发出提醒。
刘展桦发现,这次召回不需要去4S店大动干戈,Model Y会通过软件更新(OTA)召回,他只要等待新软件版本推送后下载安装,根据以往经验,选个不用车的凌晨时段,大概半个小时就更新好了。
针对此次召回事件,车主们分成了两派,一派是习惯了单踏板能量回收制动的车主,觉得召回与否,对自己没有影响,即便升级后重获选择的自由,他们也不会关闭能量回收制动,还会像之前一样开车。一位网友从事代驾工作,开过各种新能源车、燃油车,他觉得还是单踏板模式“开着比较省劲,脚不用来回动来动去”。
还有些车主则是“苦能量回收制动久矣”,刘展桦就是其中一员,收到召回通知,他第一反应是欣喜,终于可以试一下油车的风格了。2021年提车之后,他尽量适应了陌生的单踏板模式,到现在已经开了9万公里,仍觉得有不舒服的地方。单踏板模式下不能随时“备刹车”,即便知道前方路段车多,容易发生追尾事故,脚还是要放在油门上,让他有些心虚。不能完全松开右脚,也让他在跑长途时倍感辛苦,“走一个小时国道,没红绿灯,真的踩了一个小时没松开过,有点累脚”。
这波召回 ,又勾起了人们对此前特斯拉 几次疑似“刹车失灵”导致的惨烈事故的回忆。在召回公告发出后,便迅速登上了热搜,引起广泛热议。
其中,最广为人知的要属2021年上海车展上,一位车主登上车顶维权。当年2月,当事人在河南安阳因超速违章发生碰撞,事主认为碰撞原因是特斯拉刹车失灵,车辆失控。因此,车主身着印有“刹车失灵” 字样的T恤大闹上海车展。至今,特斯拉与这位车主的官司还在审理中。
约半年之后,重庆玖玺台小区一辆特斯拉Model 3失控撞向小区入口侧墙,撞得主副驾气囊都弹了出来。 随后,在北京、江苏无锡、重庆、湖南长沙等地,又发生了多起特斯拉碰撞、撞人事件。更引人关注的是,2022年7月,林志颖驾驶一辆特斯拉Model X在台湾省发生车祸,车辆疑似失控直接撞上了电线杆,瞬间起火燃烧。
这些事故无一不由车辆失控引发,究竟是 产品存在设计缺陷还是车主误操作,成了大家争论的焦点。而这次召回升级,也被部分网友解读为特斯拉承认了单踏板模式存在问题。
▲ 2021年,上海国际车展,特斯拉发生维权事件 。图 / 视觉中国
单踏板模式真有问题?
备受质疑的单踏板模式,诞生于电动汽车的动能回收模式之下。电动汽车在驱动停止的时候,车轮会带动电机转化为发电机,反过来向电池充电。在这种模式下, 驾驶员只需要操控油门踏板,踩下是加速,松开则是减速,甚至能达到滑行轻刹的效果,但刹车依然由刹车踏板完成。
由于动能回收,在抬起加速踏板时会产生“拖拽感”,乘坐电车容易晕车也多与此有关。此前特斯拉动能回收强度默认为“强”,拖拽感会格外明显。此次OTA升级,“允许驾驶员选择能量回收制动强度”后,车主可以调整松开油门踏板后减速的快慢。
一位车企工程师向每人Auto表示,单踏板模式本身不是缺陷,这次召回也并不能回应此前特斯拉事故的归责。只是由于车主使用习惯的养成,在单踏板模式下容易带来误操作。减速时脚也是踩在油门上,这个状态在脑海中成为潜意识,紧急情况下就可能会死死踩住油门踏板。该工程师认为,踩下刹车,但车却在加速这种事很难发生,更有可能是用户产生了错误的潜意识。
虽然很多车主在适应一段时间后,都习惯了单踏板模式,但总有人不适应,尤其是拥有多年驾龄的老司机,他们有人甚至把三踏板模式形成了肌肉记忆。
尽管单踏板模式本身不存在设计缺陷,但这件事也不像很多车友所言,只是一次OTA升级。
特斯拉是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
据一位参与此次缺陷调查的专家解释,正常的OTA,车企只要备案后就能进行。而这次特斯拉是被判定 产品存在缺陷,针对缺陷召回,市监总局是要发召回公告的。只是这次特斯拉的召回方案是更新软件,通过OTA消除缺陷。这也算是体现了新能源车智能化的一个优势,不需要车辆再返厂。
特斯拉的问题就在于,没有给车主选择的机会,没有提供关闭动能回收的选项。从召回公告来看,还缺少在驾驶员长时间深度踩下加速踏板时的提醒。
其实,在汽车圈特斯拉并不是唯一使用单踏板模式的车企,广汽埃安、小鹏、宝马、奥迪等车企推出的部分车型都有相应功能,但只有特斯拉无法完全关闭此模式,相当于强行改变用户的驾驶习惯。
最初,特斯拉的动能回收是可调的,2021年前后,不知是认为用户已经养成了使用习惯,还是要强行教育消费者,特斯拉不再提供调整动能回收强度的选项,新车默认强动能回收,这也是特斯拉的单踏板模式备受争议的原因之一。再加上特斯拉在行业先行者的地位和巨大的销售体量,就格外引人关注。
直到此次市监总局发起调查,特斯拉才终于放下倔强,把选择权交还给消费者。
▲ 5月12日,特斯拉向市监总局备案召回计划公告。 图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
召回不影响大卖
目前来看,这场特斯拉在中国市场发起的史上最大规模召回,并不算一场危机,不会对特斯拉销量形成多大影响。这一点,从过往多起疑似“刹车失灵”事故发生,特斯拉销量依然屡创新高便可以得到验证。
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张君毅认为,此次召回虽然在特斯拉召回历史上规模很大,但在整个汽车行业并不算新奇。今年4月,通用汽车在全球范围召回超过90万辆汽车。2017年,大众汽车曾在中国召回帕萨特、CC等多款车型共计486万辆,丰田也曾在2010年因质量问题召回超850万辆汽车。
其次,本次召回通过OTA就可以解决,对消费者日常用车影响也不大,只是“打了个补丁”。
在张君毅看来,特斯拉的销量也几乎不可能因此受到打击。如今单踏板模式不是影响消费者购车决策的首要因素,经过长时间的用户教育,准车主们对特斯拉单踏板模式的抗拒已经消化了很多,更何况这次召回消息一出,还有人表示“终于可以下决心买车了”,似乎还将助推一把销量。
车主们似乎也没太受到这次召回的影响,大家最在意的事就是用不用去一趟4S店。
5月12日下午3点多,陈晨发现了召回通知,他对特斯拉这次召回不以为然。2016年,陈晨开始接触电车,从宝马i3到特斯拉Model Y,使用单踏板模式已有七年时间,他几乎不会考虑关闭这个选项,“我认为这是一种创新,比油车频繁切换踏板开起来舒服多了”。
刘展桦这样不适应单踏板模式的车主,也终于等到了一个关闭按钮,可以体验一把油车的快乐。更有网友善意地将特斯拉召回解读为“看到了消费者的呼声,响应用户需求”。
召回产生的负面影响微乎其微,真正对特斯拉形成威胁的,是竞争对手。
据乘联会数据,2022年特斯拉中国销量43.98万辆,比2021年增长37.1%。 对比2020年至2021年,特斯拉在华销量从13.75万辆增长到32.07万辆,增速高达133.2%。 虽然销量规模在持续扩大,狂奔的势头却有所放缓。
特斯拉在售的四款车型也久未更新,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Model S已经亮相十年有余, Model X 发布于2016年,Model 3、Model Y分别于2019年、2021在国内上市,虽然部分车型经历了改款换代,但真正能刺激消费的全新车型始终缺席,传闻多年的廉价版新车也迟迟不见踪影。 这才是特斯拉销量规模再上一个台阶的最大掣肘。
而另一边,被视作特斯拉最大对手的比亚迪却是频频出牌,品牌阵容不断完善,下至新款海鸥售价7.38万元,上有仰望U8打出109.8万元的豪华牌,几乎实现了全售价区间的覆盖。在卷得飞起的新能源车行业,特斯拉有点太“稳重”了。
自家车主也自嘲起来,陈晨半开玩笑地说,不在乎特斯拉有负面消息,现在同款车都烂大街了,开的人少点也好。
如今,特斯拉是该收敛“教育消费者”的霸气,加速推进新车型了。
来源:未来汽车日报
特别声明: 以上内容转载自未来汽车日报,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仅请联系删除,转载内容并不代表CNEV新能源汽车网(www.chinanev.net)立场。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版权所有©2007-2024 CNEV新能源汽车网
新能源汽车网所有信息及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商务联系请扫码
新能源汽车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