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这类车型在4S店中可谓凤毛麟角,而其相关的充电站配套设施,更是有限。然而,你能买得到、用得起的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却不在广州免摇号或竞拍的范围,究竟国务院7月9日最新规划支持的节能型混合动力汽车该不该不受限?这直接引发了广州市民和专家们的热议。
1“新能源车”广州市场现状如何?
新能源车:款式少价格高
记者从多方了解到,目前广州在售的主流纯电动中小客车,仅有三款。
可以看到,三款纯电动车的售价均价在40万元左右,唯一优势就是彻底实现零油耗和零排放,但无论从加速性能、续航里程还是内部空间和尾箱容积上看,仅相当于10万元左右的自主品牌汽车,故而甚少有人问津。其中VOLT仅可在安骅4S店买到,与其外观、性能较一致的,是零售价14万元的雪佛兰科鲁兹。
目前广州有售的三款新能源车一款是比亚迪的E6,一款是上海通用雪佛兰的VOLT,还有一款是日产的Leaf(配置详情参考A12右侧边栏)。
充电配套:数量少充电难
“根据我的了解,比亚迪公司会为购买了比亚迪电动车而且有独立停车位的车主安装充电的设备,但这也必须要求车主拥有一个固定的停车位。另外,充电设备要求特殊的接口、特殊的电压,也是价值不菲。车主出钱买了车,但没有理由还要出钱买一个加油站。”长期关注国内汽车行业的新华信市场调研公司广州公司总裁王炳泉,在谈到新能源车的发展前景时如是说。
上海通用VOLT的处境与比亚迪E6差不多,一位熟悉汽车行业的媒体负责人这样评价:“目前在广州街道上看到的零星一两部VOLT,基本都是‘媒体或客户试驾车’。”据悉,VOLT的充电虽然要求仅是家庭220V一般用电,但因为广州电压不稳,充电时候也时常断电,并且广州的停车场几乎没有提供插座充电,实际使用起来并不是很方便。
据了解,目前在广州,充电站只有三座,两座在亚运城,一座在大学城,均为政府主导建造。在一份《广州市2010-2015年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规划》中,记者了解到,到2015年,广州市将建成公交充电站61座(包括慢充站38座,快充站23座),公共充电站54座,慢充充电桩80110个(不含公交慢充桩)。其中公共充电站为民用设施,但截至目前,已知的规划只有中新知识城的9,依然为政府主导。
2.新能源车既然环保,为什么不多建几个充电站?
有关人士介绍,目前在广州,可以供给民用新能源车特别是纯电动车的配套设施,几乎为零。其建设主要存在三大难点:
一是投资方归属。充电站不同于加油站,单纯一套快充设施,造价就在3000万元左右,在目前已有的加油设施基础上改造一套快充设施,要价至少600万元。这还没有包括昂贵的地价。南方电网、中石化和中石油,是已知的有实力进行充电站建设的投资方,但却没有最终确定归属权,故而充电站建设一直未起步。
二是充电设施要求高。纯电动车为了保证电池寿命,要求充电时一定要有稳定的电压,鉴于国内电压普遍不稳定的情况,每套充电设施都需要增加一个稳压器,这个稳压器造价也十分昂贵。
三是充电时间难题未解决。以VOLT为例,充满一次电耗时需要6个钟头,续航里程才能达到80公里。号称快充的日产Leaf,也只能在30分钟内充满电池容量的80%。而在加油站,一辆汽车空箱到加满油箱,最长也不会超过5分钟。建设一个到处排长龙的充电站,显然不是投资方的预期目标。
目前看来,最为合适的充电配套建设方式,只能是在车主的停车位建设,车主每晚自行充电。但考虑到广州并非每个车主都有自己的停车位,这个方案也不现实。
小贴士
记者调查发现,根据广州汽车市场的销售情况,符合“免限”规定的新能源车,主要指纯电动车。
7 月10 日,广州汽车限牌细则出炉,在为期一年的试行期内,每月1 万个车牌将采用50%摇号、50%竞拍的方式分配,对外地车适度限制入城。此前,北京的“无偿摇号”政策,与上海的“有偿拍牌”方式已经实施一段时间,广州的“限牌”政策,似乎是“北京模式”和“上海模式”的结合体,推出这种政策安排,无疑是想取两地政策的长处。
有业内人士指出,北京、上海目前的限牌政策中,核心矛盾都是严重供不应求,广州“限牌”后,突出矛盾也不外于此。所以目前制定的“摇号+拍牌”的政策,是否能够实现将需求合理分流:刚性需求通过有偿拍卖,一般需求通过摇号取得, 而且摇号中签率不出现过低, 拍卖价格不出现过高的理想状态,依然要看未来的实际效果。
北京:摇号难于中彩 奇招怪招尽出
被称为“史上最严治堵措施”的北京限牌政策实施已有一年半,其治堵效果毁誉参半。伴随着该措施催生的负面效应逐步浮出水面,甚至有网友开始相信这条措施的修改为期不远。这条措施又怎样地影响了北京市民的生活?
网友的揣测是否存在合理性?
中签率逐期走低 摇号难于中彩票
今年2 月份, 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500 万辆大关,从400 万到500 万,用时两年。实施限牌的2011 年,北京净增机动车仅为17.4 万辆, 同比减少了将近60 万辆。如果没有进行限牌,按照2010 年平均每月6.6 万辆的增速, 这个关口将提前一年打破。从数据看来,机动车增长率下降明显。数据堪称喜人,但另一面却是被高度挤压的购车欲望。
限牌的2011 年,北京市政府确定的小客车总量额度指标仅为24 万个,其中个人占88%, 营运小客车占2%, 其他单位占10%。2012 年的总定额与上年持平,仅将营运小客车的定额上调两个百分点,其他单位定额下调两个百分点。在政策卡紧了机动车增速的同时,消费者的购车需求却快速膨胀, 这直接导致摇号中签率由最初的1:10.6,一路猛跌到1:47.9。如此低的中签率已经让坊间有了“摇号难于中彩票”的说法。
在 准妈妈王女士看来, 这个说法一点也不夸张。王女士从结婚时就开始摇号,结果一年半过去了,还是没有摇到。“买车就是为了怀孕后不挤地铁, 现在孩子都快出生了,却还不能买车。”
像王女士这样长期摇号而不中的不在少数。2011 年年初,时任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的周正宇曾表示, 政府会考虑给长期摇号不中的刚需以购车名额, 但到了同年10 月份,北京市小客车指标调控管理办公室却宣布, 购车指标只能通过公平的摇号方式取得,久摇不中者不会赠送购车指标。这打破了久摇不中者最后的幻想。
弃号很多未惩罚 久摇不中叹奈何
与王女士的坏运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些人摇一次便中,甚至一个家庭同时摇中多个牌照。车友小孙去年参加摇号,为了提高成功率,用上了全家五口的身份证,结果一下就中了两个牌照。小孙用了其中一个,另外一个就成为了“弃号”。根据北京市的规定,摇中号6 个月不买车的,便被视为“弃号”,这个购车指标就会重新放入摇号池。
推出摇号限购政策以来,弃号的现象一直十分严重,2011 年前8 期的弃号数均达2000 个以上,占每期指标的10%左右。产生弃号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类似小孙这样“全家总动员”的情况,也有购买力不足却盲目摇号的情况,还有因为等不到心仪车款而无奈放弃的。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摇号,甚至部分完全没有购车打算的人以凑热闹的心态来“摇着玩”,结果无端浪费很多名额。
虽然弃号指标会回流,但在客观上对摇号秩序产生了干扰。随着中签率的不断走低,“弃号族”使得“刚需族”的机会更加渺茫,双方的矛盾日益尖锐。为化解矛盾,去年5 月,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向社会公开征求对“弃号族”的处罚意见,包括4 个选项:一是不处罚;二是一年内不得再次摇号;三是两年内不得再次摇号;四是其他看法。对此,网络舆论“平分秋色”,一边指责“弃号族”对指标的浪费,另一边却说弃号是个人自由。北京市交通委将数据汇总分析并上报方案,却未获批准。无法获得政策支持,摇不上号的“刚需族”们也拿“弃号族”毫无办法,只能挤入摇号大军再碰碰运气。
避政策各寻办法 为牌照乱象纷争
对想购车的人来说,“自古华山一条道”, 只能靠摇号,但总有人能帮助这些潜在消费者“另辟蹊径”。限购实施前夕, 许多经销商就囤积了大量牌照,或者从汽车租赁公司租赁部分牌照。当没有购车指标的消费者需要买车时, 在交纳购车款后,便会获得车与牌照的使用权, 但并不办理过户手续。
等消费者获得购车指标后,再过户,使用牌照期间需交纳金额不等的“租金”,这就是“租车牌”业务。
该业务在2011 年中旬曾一度非常火爆, 某团购网站甚至推出“租车牌”的团购项目,但这个打政策擦边球的业务,没过多久便被紧急叫停。
“租车牌”业务被叫停后,与之类似的“背车”现象又滋生了出来。“背车”是指获得了购车指标的人将自己的指标出售给没有摇中号的人, 或者是没有在京购车资格的外地人。机动车将落户在“背车族”名下,但由实际购车者使用,“背车族”每年可获得几千元的租金。
由于机动车在“背车族”名下,一旦发生交通事故而驾驶员逃逸,“背车族”便会陷入麻烦。为了规避这个风险,许多“背车族”选择了做“炒号族”。
“炒号族” 在获得购车指标后, 替客户买车、上牌照,然后通过与客户签订欠款协议的方式,将车与牌照抵押、过户给客户。“炒号族”从中收取的佣金可高达几万元。庞大的购车需求使得这样的“业务”
逐渐形成完整链条,并产生了许多黑中介。去年破获的“利用虚假诉讼办车牌”的案例,更是将4S 店与地方法院卷入其中,而其链条的完整性使得从立案到执行仅需6 天。限牌政策成为了一池极易藏污纳垢的肥水。
除此之外,部分急需购车的消费者选择了“舍近求远”的应对方法:办理廊坊等北京周边地区牌照,再办个长期进京证用着,等摇到号再迁到北京。
于是,办理进京证、上外地牌照、外地代检等服务应运而生,又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黑市。
限牌减少了几十万的新车上路,但并未治好北京的“拥堵病”,京城仍然堪称“首堵”。而关于政策本身存在的问题及负面产物也让部分市民灰心。政府是否会出台更好的应对方法,限牌令又将何去何从? 拭目以待吧。
上海:价格居高不下 堪称最贵铁皮
今年以来,上海私车牌照拍卖持续“高烧”,最近一次拍卖价格超过了6.4万元。从1994年的“有底价、不公开拍卖”,到2000年的国产车“无底价、公开拍卖”,再到2003年的“国产车进口车上牌额度合并”,尽管有所调整,车牌拍卖俨然成为新车限购的“上海模式”。
拍卖价突破六万 被戏称最贵铁皮
从2000 年实行“无底价、公开拍卖” 开始, 上海每个月新增不到一万个新车牌, 控制了机动车的增长。不过今年前五个月, 私车牌照买卖价格月月创新高, 并且在5 月份创下最低成交价64000 元的最高纪录。一个牌照6 万元,这张“世界最贵铁皮” 让不少网友甚至有了“买上海车牌保值增值” 的想法。
上海市交通部门不得不在6 月份出台四条新措施, 抑制车牌价格过快上涨, 其中包括6 月份增加投放额度200个, 7 月起私车过户年限延长至3 年,研究二手车额度交易纳入拍卖平台统一管理的可行性和市民提出凭购车发票购买新增机动车额度标书的建议。
新措施出台后, 6 月份上海私车车牌拍卖结果显示, 最低成交价55800元, 平均成交价58227 元, 较上月分别下跌8200 元和6140 元, 成为今年以来车牌价格首次回落的月份。但仍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 市场刚性需求依然旺盛, 新措施效果如何仍有待观察。有二手车商告诉记者, 现在挂临时牌照的新车数量很多, 所以车牌价格中长期还会看涨。
上海牌照上不起 外地牌照瞧不起
上海车牌拍卖不仅价格高, 而且往往得拍好几次才能拍到, 因此许多上海人开始选择其他的上牌途径。
市民吴先生不久前买了一辆奇瑞汽车, 市场价不过5、6 万元, 但今年以来一路“高歌猛进” 的车牌拍价让他很无奈, “拍一个牌照都可以买一辆车了” 。吴先生决定给自己的新车上了一个安徽牌照, “除了高峰时段不能上内环高架, 其余的和本地牌照没什么两样”。
与吴先生做出同样决定的上海车主不在少数, 本地牌照车和外地牌照车并行已成为上海交通的特色之一。据了解, 目前在上海道路行驶的外地车中,上海本地人开的大约有60%, 这也是上海拍车牌难以解决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之一。和上海本地牌照车唯一不同的,就是外地牌照车周一至周五7:30 至9:30, 16:30 至18:30 (国定假日除外) 在上海市内环高架道路、卢浦大桥、中环路限制通行, 但所需的费用却要少很多。
记者从一家代办外地牌照的汽车服务公司了解到, 现在办理外地牌照, 人和车都不用去当地, 一般3000元到4000 元就可办好。但由于办理外地牌照的车辆激增, 离上海较近、也最受上海人欢迎的江浙两地, 已经限制给上海人办理牌照, “目前上海户口可以办理四个地方的牌照, 湖南的3200 元,安徽、山东、江西的3800 元”,工作人员表示。
根据一项关于办理外地牌照的调查, 有25%的上海人认为开外地牌照车会“被人歧视, 觉得没有面子”, 20%的人认为“缴费验车、牌照补办都要去外地, 不方便” , 约70%的人认为上外地牌照“烦心”。
上了江苏牌照的姚先生曾被小偷撬了车牌并留下电话号码, 要补办外地牌照不仅费用高, 而且必须本人过去当地两次,一次申请补办,一次领取牌照,连亲戚朋友代领也不行。虽然报了案,但姚先生没了牌照就不能开车, 无奈之下只能向小偷妥协,用300 元换回了牌照。
沪C牌照被歧视 转牌愿望恐落空
“沪C” 牌照属于上海县郊牌照, 上牌仅需手续费,甚至有买车免费赠送的,但因为全天24小时只能在外环以外的郊县通行,在不少市民眼中,“外地牌照还不如”。不少家住外环外的市民办了沪C牌照, 但去市区仍选择乘坐轻轨,偶尔偷偷摸摸开进市区,但一旦被抓就要罚200元。
上海对沪C牌照的“歧视”引来市民不满,有人在网上列举“七宗罪”,要求开放对沪C牌照的限行。2009年,原属县郊的南汇区和浦东新区合并,不少原先在南汇区机关工作的公务员以前图“实惠”给车上了沪C牌照,此时工作地点转入浦东中心城区,不得不面临“自驾车开不进单位”的尴尬。
尽管争议不断, 但直到现在, 沪C牌照的限行仍未解除,有经销商坦言,有的车主希望通过沪C牌照转市区沪牌,实际是不可行的,因为无论如何都要经过拍牌这一环节。至于解除沪C限制,那就意味着县郊没有了优惠,也将加入拍牌的行列。
上海模式受质疑 但拍牌仍将继续
今年5月, 上海市交通港口管理局一位负责人表示, 政府不希望车牌价高涨, 但拍牌仍将继续。
“不搞拍牌,现在上海汽车很可能早超500万辆了”。
该负责人认为,拍牌不仅有效控制了中心城区的机动车过快增长,缓解了道路交通压力,同时为公共交通建设赢得了时间。
与官方观点不同的是, 不少上海市民认为,上海的交通拥堵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缓解。据上海市公安局透露,粗略估算,上海每天交通拥堵节点超过100个,有的是常态,有的是由于事故发生。而停车位更是紧张,上海市法制办的一项调查显示,市中心城区停车泊位缺口达36.7万个,缺口比例为32%。
上海政府部门多次提出,拍牌仅仅是一项过渡性政策,将研究可替代的方案,逐步取消原政策,但最新消息则指出,上海暂时不会取消拍牌。“因为可替代方案现在没找到”,一位业内人士指出。
来源:CNEV
特别声明: 以上内容转载自CNEV,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仅请联系删除,转载内容并不代表CNEV新能源汽车网(www.chinanev.net)立场。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版权所有©2007-2025 CNEV新能源汽车网
新能源汽车网所有信息及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商务联系请扫码
新能源汽车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