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V网讯,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院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余卓平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对当前新能源汽车研发环境提出了尖锐批评。他认为,市场一定要放开,市场经济不能规定谁能做谁不能做。 今年52岁的余卓平,至今负责并完成国家863计划电动车重大专项项目“燃料电池轿车”和“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上海市重点项目“燃料电池轿车核心技术”,“混合动力汽车核心技术”,“汽车半主动悬架研究”等多项重大项目。4月19日,也就是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第二天,记者再次采访余卓平。 记者:“十二五”规划出台了,50万台的目标能实现吗,需要出什么政策? 余卓平:只要政策对头一定能实现,首先需要基础设施的配套,如果基础设施的政策不出台,就没法搞;第二就是用合适的销售模式来平衡电池的成本。现在国家示范城市的政策不是市场化的运作。 现在售价为四五万元的内燃机汽车,拿掉发动机换成电机,价格也差不多是四五万元,汽油车跑10年所消耗的油费基本相当于小型电动汽车的电池的成本,大概是5万多,惟一不同的是内燃机汽车的油钱是陆续支出的,而电动车需要一次性把电池买下。现在就需要国家出台一个商业性的政策,像支持房地产发展那样允许按揭贷款,采用低息,10年还清。房地产支撑了中国近20年的发展,现在电动车也是一样,我们也提供按揭贷款。再把社区里停车位上的充电桩建好。这样国家不用现金补贴就可以让电动车实现市场化。 如果要开车去长途旅游,可以用租内燃机汽车来实现,只要政策对头是很划算的,国外租车很便宜。 扶持政策一定要只限于小型车。日本三分之一的车都是小型车,只限于100多公里。这样的要求目前的技术完全过关。按我计算,即便电池寿命没有那么长,也只需要每月支付1500元贷款就能拿一台电动车回家,而且每月电费只需要几十元。 记者:我们的新能源汽车比外国落后多少? 余卓平:有说法讲,我们现在和国外相差很多,根本不是同一起跑线。这个说法既对又不对。 对的是,我们和国外是有差距。但这个差距是整个工业体系上的差距。不对的是电动汽车我们和外国人就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凭什么说我们差很多?在电力电池方面,我们是和他们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这个我承认的。我们的工业体系决定这些差距。 你说高速轴承不是在同一起跑线,我也承认,但是电动汽车我们还是在同一起跑线,因为车用电机外国也是刚刚起步,外国人也是刚刚在做,我们并不比国外的差上一个等级。这种说法是把很多东西混淆到一块去了。 “十五”时期外国人没有什么动静,他们认为还早,在“十一五”后期他们发觉不对,电动汽车并不是还早,可能要起来了,他们就开始拼命地去做。他们的速度很快,就是他们的基础比我们好。 但是也不用怕,他们的技术比我们好,不是就现在比我们好,他们一直比我们好,但是只要你坚持去做,就不会出现像内燃机汽车那样的结局。 记者:已经出现了无序投入的现象,需不需要一个市场准入政策? 余卓平:市场一定要放开,市场经济不能规定谁能做谁不能做,国资系统你可以管,其他人做不做关你什么事?如果人家要倾家荡产去做,你为什么不让人家去做,李书福都可以把沃尔沃吃掉,只要能够符合安全标准就应该让人家做。汽车是个市场化的产品,你就应该把它放到市场中去竞争。你看家电,不是靠竞争上去了?国资可以有国资的地位,但要放开市场去竞争。如果民企不怕亏本就应该让他们去做。 记者:应不应该给混合动力补贴政策? 余卓平:应该鼓励混合动力,但不是去补贴,纯电动我也不赞成补贴,如果采用新的购买方式,也只是抵消它的电池成本过大带来的影响,而不是直接的补贴。可以让混合动力在市区的停车这些方面获得鼓励,只要是节能技术都是要鼓励的,不能歧视任何一种技术。 歧视混合动力是媒体有误区,混合动力当然有必要,但是国家没有必要给补贴政策。内燃机发动机本身就是引进的技术,混合动力本身就是内燃机技术衍生,那么混合动力技术再去综合引进有什么关系呢?但最终目的是把能源节省下来。可以鼓励你去做这个事情。 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动不要对立起来,三种技术可以互相参照,都要用到电机、电池,所以混合动力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带动电力电池的这些工业的发展,自然而然对纯电动又起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们要清楚短时间内不可能把内燃机扫地出门,但是内燃机汽车也要节油,节油最快的办法就是混合动力。所以,不是说只发展电池汽车、燃料电动汽车,不管混合动力汽车了。 记者:合理的技术路线是什么样的? 余卓平:发展新能源汽车就是为了新的产业群能够比欧洲、美国更快地起来,那样我们就会首先形成产业集群,我们做得多,那我们的技术一定会比外国人的技术要好,你做得少就会落在人家后面。万钢部长在“十五”时期就和大家一起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布局,叫做“三纵三横”,一直到现在大家都认为是正确的。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汽车这三种都是要发展的,因为最终二十年或三十年以后,燃料电池能起到多大作用大家都不清楚,但大家都知道燃料电池未来能够全面取代内燃机。纯电动这种充电的技术可能不会全面取代内燃机技术,因为它的续航里程短。 大家现在又在想到将来燃料电池和纯电动的结合,那才是将来能够彻底把内燃机顶出去的技术。燃料电池和纯电动的电驱动是一样的,燃料电池再加上一小块蓄电池来平衡电量的供放。 但燃料电池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跑长途,现在纯电动的电池不要太大,可以再用一个燃料电池做增程器,可以使纯电动跑得更长,也可以用内燃机做一个增程器。 这样一来我们就发现电动车的技术不是要单一发展的,可以有互相的借鉴。不要把燃料电池和纯电动对立起来,纯电动又和混合动力又对立起来,这是没有必要的。 记者:产学研问题出在哪,有人说创新不足是大企业没有做好牵头作用,把社会中的科研力量统领起来,怎么才能把中国的创新做好? 余卓平:我们市场经济体制还需要完善,知识产权等问题都在阻碍技术创新。大家不注重创新的过程,只看终极的产品,而且只有很成熟的产品才是值钱的。 创新是一个很漫长的链条,有的人可以做这一步,有的人可以做另外一步。但在中国很少承认第一步的价值,认为这是不值钱的,可以随便用你的东西。国外你每走一步风险基金之类的就会接力参与,如果有人看出思路以后可以接着做第二步,谈一个合适的价格就接着做下面一步,就这样可以一步一步走到市场化。 在中国,中间的过程得不到承认。开发电动汽车,中间技术被人家到处用,没有一点办法。 一个创新型社会,大公司有大公司的作用,美国做燃料电池的一个小企业做的很好,现在美国通用开始和它谈收购了。创新高尚点讲可以对社会形成贡献,世俗点讲能够发财,能够靠自己的智慧发财。不能单靠一两个大企业,微软当年起来的时候是什么大公司?谷歌那时是什么大公司?美国有层出不穷的科技创新的案例。 要想让我们的创新真正起来,就要有创新机制,让大家意识到靠创新能够发财,形成全民创新的社会氛围。 记者:自主开发的电动车怎么和外资品牌的电动车竞争? 余卓平:没有必要去害怕,我们现在的整车的性能并没有比国外的差上一个等级,差很多的说法是把很多东西混淆到一块去了,你不能因为外国人的基础比我们好,外国人干了的事情我们就不能去干。 从家电来看,松下、索尼效益非常差了,我们的家电可能质量并不如它们,但我们的性能是老百姓可以接受的,而且成本相比较也有空间,也有优势,那我也就逐渐逐渐把自己做大了。 电动汽车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现在做的电动车老百姓肯定能够接受。外国人的技术可能比我们好一点,但是成本控制做不到我们这么好,或者我们最贴近市场需求,我们知道老百姓最想要什么样的车,在满足老百姓需求方面做得更好。 换句话说,综合性价比我们的不会比外国人的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会得到发展,千万不要有畏惧心理,因为他们做的比我们好就不做了,那我们就没有什么东西是能做的。 现在很多国家已经开始和我们在打价格战了,想办法先把我们搞死,但是,很多人天真地以为,外国人的价格也不贵嘛。他们这是想把我们扼杀在摇篮里。没有看到外国的电池比我们强多少。说尼桑的电池是多么的好,但也有很多出问题的,他们也没有成熟,但我们有个好处是我们的电池已经开始使用了,这是外国人害怕的,电池越使用,越能得到市场的反馈,越能够有总结,技术就能进步。 记者:电池成本高,续航不足,怎么推进电动车的市场化? 余卓平:目前面临很多的挑战,成本高,续航差等问题,但政府用政策可以化解掉,只要有好的政策导向,大家会选择电动车。 首先把电池按揭了,现在的电动车比一般小车也就贵五六万元,这和内燃机车跑10多万公里的油钱差不多。要是把电池先按揭了,就相当于把一般小车的油钱提前平掉了;如果整车也去按揭的话,老百姓就更有动力了,这比直接贴钱好。这是一个大的产业,银行业是愿意给老百姓贷款的,它不会亏的呀。 第二,续航里程要解决好,电动车只能跑短途,不能跑长途,不方便,欧洲现在推广共享汽车,内燃机汽车可以成为共享的汽车,来跑长途,日常上下班会用电动车。 另外做好基础配套设施,推动起来是不难的,会成为一种优先选择的交通工具。所以我讲电动汽车通过“十五”、“十一五”的发展,达到了使用的标准。但还不足以去和内燃机汽车竞争,需要政府用一个新的系统体系来引导,如果定得好,足以使中国的老百姓把电动车推广起来,这是最重要的,电动车是要有不断进步的技术要求,但电动车的难点不在技术而在需要一个新的交通体系来支持,要制定一个有利于发展电动车的体系。 当然技术是要不断进步的,那样老百姓就会越来越有兴趣买电动车,成本也会逐渐降下来了。现在政府的推手还集中在大型的公交车这些,但是公交车不是一个大的产业,就算全国的公交都用电动了,能省多少油,省不了多少,公交的总量优先。私人购车在成倍增加,真正对国家的能源和环保起作用的是私人购车。 记者:上海和上汽应该怎么做? 余卓平:上汽已经做好准备了,它去年8月份就已经有车可以生产了,但是不敢放量,没有配套设施,市场没有起来。这些问题它没有办法破解,因为不是企业行为。买车的低息贷款、修基础设施这些工作只有政府才能做。 如果政策都出台了,电动车的春天就来了。国家不能只是在鼓励,政策在哪里?如果市场化的政策不出台,50万辆是句空话。如果政策对路,电动车的春天就来了,会出现井喷。我认为,中国汽车工业不是50万辆的容量,只需要一年就可以超过这个量。只要有合适政策,这么多汽车企业会立即跟进。 |
CNEV网讯,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院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余卓平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对当前新能源汽车研发环境提出了尖锐批评。他认为,市场一定要放开,市场经济不能规定谁能做谁不能做。
今年52岁的余卓平,至今负责并完成国家863计划电动车重大专项项目“燃料电池轿车”和“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上海市重点项目“燃料电池轿车核心技术”,“混合动力汽车核心技术”,“汽车半主动悬架研究”等多项重大项目。4月19日,也就是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第二天,记者再次采访余卓平。
记者:“十二五”规划出台了,50万台的目标能实现吗,需要出什么政策?
余卓平:只要政策对头一定能实现,首先需要基础设施的配套,如果基础设施的政策不出台,就没法搞;第二就是用合适的销售模式来平衡电池的成本。现在国家示范城市的政策不是市场化的运作。
现在售价为四五万元的内燃机汽车,拿掉发动机换成电机,价格也差不多是四五万元,汽油车跑10年所消耗的油费基本相当于小型电动汽车的电池的成本,大概是5万多,惟一不同的是内燃机汽车的油钱是陆续支出的,而电动车需要一次性把电池买下。现在就需要国家出台一个商业性的政策,像支持房地产发展那样允许按揭贷款,采用低息,10年还清。房地产支撑了中国近20年的发展,现在电动车也是一样,我们也提供按揭贷款。再把社区里停车位上的充电桩建好。这样国家不用现金补贴就可以让电动车实现市场化。
如果要开车去长途旅游,可以用租内燃机汽车来实现,只要政策对头是很划算的,国外租车很便宜。
扶持政策一定要只限于小型车。日本三分之一的车都是小型车,只限于100多公里。这样的要求目前的技术完全过关。按我计算,即便电池寿命没有那么长,也只需要每月支付1500元贷款就能拿一台电动车回家,而且每月电费只需要几十元。
记者:我们的新能源汽车比外国落后多少?
余卓平:有说法讲,我们现在和国外相差很多,根本不是同一起跑线。这个说法既对又不对。
对的是,我们和国外是有差距。但这个差距是整个工业体系上的差距。不对的是电动汽车我们和外国人就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凭什么说我们差很多?在电力电池方面,我们是和他们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这个我承认的。我们的工业体系决定这些差距。
你说高速轴承不是在同一起跑线,我也承认,但是电动汽车我们还是在同一起跑线,因为车用电机外国也是刚刚起步,外国人也是刚刚在做,我们并不比国外的差上一个等级。这种说法是把很多东西混淆到一块去了。
“十五”时期外国人没有什么动静,他们认为还早,在“十一五”后期他们发觉不对,电动汽车并不是还早,可能要起来了,他们就开始拼命地去做。他们的速度很快,就是他们的基础比我们好。
但是也不用怕,他们的技术比我们好,不是就现在比我们好,他们一直比我们好,但是只要你坚持去做,就不会出现像内燃机汽车那样的结局。
记者:已经出现了无序投入的现象,需不需要一个市场准入政策?
余卓平:市场一定要放开,市场经济不能规定谁能做谁不能做,国资系统你可以管,其他人做不做关你什么事?如果人家要倾家荡产去做,你为什么不让人家去做,李书福都可以把沃尔沃吃掉,只要能够符合安全标准就应该让人家做。汽车是个市场化的产品,你就应该把它放到市场中去竞争。你看家电,不是靠竞争上去了?国资可以有国资的地位,但要放开市场去竞争。如果民企不怕亏本就应该让他们去做。
记者:应不应该给混合动力补贴政策?
余卓平:应该鼓励混合动力,但不是去补贴,纯电动我也不赞成补贴,如果采用新的购买方式,也只是抵消它的电池成本过大带来的影响,而不是直接的补贴。可以让混合动力在市区的停车这些方面获得鼓励,只要是节能技术都是要鼓励的,不能歧视任何一种技术。
歧视混合动力是媒体有误区,混合动力当然有必要,但是国家没有必要给补贴政策。内燃机发动机本身就是引进的技术,混合动力本身就是内燃机技术衍生,那么混合动力技术再去综合引进有什么关系呢?但最终目的是把能源节省下来。可以鼓励你去做这个事情。
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动不要对立起来,三种技术可以互相参照,都要用到电机、电池,所以混合动力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带动电力电池的这些工业的发展,自然而然对纯电动又起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们要清楚短时间内不可能把内燃机扫地出门,但是内燃机汽车也要节油,节油最快的办法就是混合动力。所以,不是说只发展电池汽车、燃料电动汽车,不管混合动力汽车了。
记者:合理的技术路线是什么样的?
余卓平:发展新能源汽车就是为了新的产业群能够比欧洲、美国更快地起来,那样我们就会首先形成产业集群,我们做得多,那我们的技术一定会比外国人的技术要好,你做得少就会落在人家后面。万钢部长在“十五”时期就和大家一起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布局,叫做“三纵三横”,一直到现在大家都认为是正确的。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汽车这三种都是要发展的,因为最终二十年或三十年以后,燃料电池能起到多大作用大家都不清楚,但大家都知道燃料电池未来能够全面取代内燃机。纯电动这种充电的技术可能不会全面取代内燃机技术,因为它的续航里程短。
大家现在又在想到将来燃料电池和纯电动的结合,那才是将来能够彻底把内燃机顶出去的技术。燃料电池和纯电动的电驱动是一样的,燃料电池再加上一小块蓄电池来平衡电量的供放。
但燃料电池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跑长途,现在纯电动的电池不要太大,可以再用一个燃料电池做增程器,可以使纯电动跑得更长,也可以用内燃机做一个增程器。
这样一来我们就发现电动车的技术不是要单一发展的,可以有互相的借鉴。不要把燃料电池和纯电动对立起来,纯电动又和混合动力又对立起来,这是没有必要的。
记者:产学研问题出在哪,有人说创新不足是大企业没有做好牵头作用,把社会中的科研力量统领起来,怎么才能把中国的创新做好?
余卓平:我们市场经济体制还需要完善,知识产权等问题都在阻碍技术创新。大家不注重创新的过程,只看终极的产品,而且只有很成熟的产品才是值钱的。
创新是一个很漫长的链条,有的人可以做这一步,有的人可以做另外一步。但在中国很少承认第一步的价值,认为这是不值钱的,可以随便用你的东西。国外你每走一步风险基金之类的就会接力参与,如果有人看出思路以后可以接着做第二步,谈一个合适的价格就接着做下面一步,就这样可以一步一步走到市场化。
在中国,中间的过程得不到承认。开发电动汽车,中间技术被人家到处用,没有一点办法。
一个创新型社会,大公司有大公司的作用,美国做燃料电池的一个小企业做的很好,现在美国通用开始和它谈收购了。创新高尚点讲可以对社会形成贡献,世俗点讲能够发财,能够靠自己的智慧发财。不能单靠一两个大企业,微软当年起来的时候是什么大公司?谷歌那时是什么大公司?美国有层出不穷的科技创新的案例。
要想让我们的创新真正起来,就要有创新机制,让大家意识到靠创新能够发财,形成全民创新的社会氛围。
记者:自主开发的电动车怎么和外资品牌的电动车竞争?
余卓平:没有必要去害怕,我们现在的整车的性能并没有比国外的差上一个等级,差很多的说法是把很多东西混淆到一块去了,你不能因为外国人的基础比我们好,外国人干了的事情我们就不能去干。
从家电来看,松下、索尼效益非常差了,我们的家电可能质量并不如它们,但我们的性能是老百姓可以接受的,而且成本相比较也有空间,也有优势,那我也就逐渐逐渐把自己做大了。
电动汽车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现在做的电动车老百姓肯定能够接受。外国人的技术可能比我们好一点,但是成本控制做不到我们这么好,或者我们最贴近市场需求,我们知道老百姓最想要什么样的车,在满足老百姓需求方面做得更好。
换句话说,综合性价比我们的不会比外国人的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会得到发展,千万不要有畏惧心理,因为他们做的比我们好就不做了,那我们就没有什么东西是能做的。
现在很多国家已经开始和我们在打价格战了,想办法先把我们搞死,但是,很多人天真地以为,外国人的价格也不贵嘛。他们这是想把我们扼杀在摇篮里。没有看到外国的电池比我们强多少。说尼桑的电池是多么的好,但也有很多出问题的,他们也没有成熟,但我们有个好处是我们的电池已经开始使用了,这是外国人害怕的,电池越使用,越能得到市场的反馈,越能够有总结,技术就能进步。
记者:电池成本高,续航不足,怎么推进电动车的市场化?
余卓平:目前面临很多的挑战,成本高,续航差等问题,但政府用政策可以化解掉,只要有好的政策导向,大家会选择电动车。
首先把电池按揭了,现在的电动车比一般小车也就贵五六万元,这和内燃机车跑10多万公里的油钱差不多。要是把电池先按揭了,就相当于把一般小车的油钱提前平掉了;如果整车也去按揭的话,老百姓就更有动力了,这比直接贴钱好。这是一个大的产业,银行业是愿意给老百姓贷款的,它不会亏的呀。
第二,续航里程要解决好,电动车只能跑短途,不能跑长途,不方便,欧洲现在推广共享汽车,内燃机汽车可以成为共享的汽车,来跑长途,日常上下班会用电动车。
另外做好基础配套设施,推动起来是不难的,会成为一种优先选择的交通工具。所以我讲电动汽车通过“十五”、“十一五”的发展,达到了使用的标准。但还不足以去和内燃机汽车竞争,需要政府用一个新的系统体系来引导,如果定得好,足以使中国的老百姓把电动车推广起来,这是最重要的,电动车是要有不断进步的技术要求,但电动车的难点不在技术而在需要一个新的交通体系来支持,要制定一个有利于发展电动车的体系。
当然技术是要不断进步的,那样老百姓就会越来越有兴趣买电动车,成本也会逐渐降下来了。现在政府的推手还集中在大型的公交车这些,但是公交车不是一个大的产业,就算全国的公交都用电动了,能省多少油,省不了多少,公交的总量优先。私人购车在成倍增加,真正对国家的能源和环保起作用的是私人购车。
记者:上海和上汽应该怎么做?
余卓平:上汽已经做好准备了,它去年8月份就已经有车可以生产了,但是不敢放量,没有配套设施,市场没有起来。这些问题它没有办法破解,因为不是企业行为。买车的低息贷款、修基础设施这些工作只有政府才能做。
如果政策都出台了,电动车的春天就来了。国家不能只是在鼓励,政策在哪里?如果市场化的政策不出台,50万辆是句空话。如果政策对路,电动车的春天就来了,会出现井喷。我认为,中国汽车工业不是50万辆的容量,只需要一年就可以超过这个量。只要有合适政策,这么多汽车企业会立即跟进。
来源:CNEV
特别声明: 以上内容转载自CNEV,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仅请联系删除,转载内容并不代表CNEV新能源汽车网(www.chinanev.net)立场。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版权所有©2007-2024 CNEV新能源汽车网
新能源汽车网所有信息及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商务联系请扫码
新能源汽车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