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领先的正极材料企业,当升科技(300073)2018上半年实现营收净利翻番,公司正极材料产销增长助推业绩上升。除了实现产品换代升级、产能扩充投产,当升科技的锂电材料市场也从国内向国际一步步拓宽。
近日,在接受投资机构调研时,当升科技对外表示,公司高度重视并积极布局国际市场,进军高端锂电市场;公司当前产量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产线全部满产。
锂电池正极材料方面,早在2015年就已向海外客户批量销售高镍动力多元材料。2018年以来,公司与特斯拉、大众、宝马、现代、日产等国际一线车企保持着密切的交流与合作,部分国际著名车企配套动力电池已通过认证并开始导入公司动力型正极材料产品,预计2019年逐步实现放量。
储能方面,通过加大与三星SDI、LG化学等国际储能大客户的战略合作,当升科技2018年上半年储能多元材料销量同比大幅增长,公司储能多元材料全部用于出口海外客户,应用于国外高端储能项目。
此外,公司在固态锂电等前瞻性材料研发方面也已取得积极进展,目前正在为欧、美以及国内等多个具有固态锂电领先技术的公司和科研机构进行配套开发,并已完成对国内外多个客户送样。
以下为调研实录:
1、公司与海外客户在动力电池方面有没有合作?
答:公司高度重视并积极布局国际动力锂电市场,早在2015年就已向海外客户批量销售高镍动力多元材料。2018年以来,公司与特斯拉、大众、宝马、现代、日产等国际一线车企保持着密切的交流与合作,部分国际著名车企配套动力电池已通过认证并开始导入公司动力型正极材料产品,预计2019年逐步实现放量。
2、请问公司目前正极材料的产能情况和未来的扩产计划?
答:公司目前正极材料总产能1.6万吨,其中多元材料1.4万吨,钴酸锂2000吨。公司当前产量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产线全部满产。2018年上半年,公司同时启动了江苏当升锂电正极材料三期工程的建设和江苏常州锂电新材料产业基地项目的筹建,其中三期工程将为公司带来新增产能1.8万吨。常州金坛生产基地远期规划产能10万吨。首期规划建成5万吨,预计到2023年建成投产。
3、公司认为储能市场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
答:储能锂电市场是近年来新兴的锂电终端市场,虽然目前总体基数较少,但是增长速度较快。目前,国际储能市场规模逐年扩大,对于高端储能锂电正极材料的需求量逐年增长,从公司自身储能材料出货量上也可以看出来。公司2017年储能多元材料销量同比翻倍,2018年上半年储能多元材料销量同比大幅增长,公司已牢固占据了国际储能高端供应链。
4、公司的储能锂电材料主要客户是国内还是国外的?
答:目前国外储能市场主要选用多元材料,公司储能多元材料全部用于出口海外客户,应用于国外高端储能项目。
5、2018年以来钴价波动幅度较大,请问公司如何应对?
答:2018年年初以来由于上游钴原料价格波动较大,公司在对市场充分认知和预判的基础上,现阶段采取先签销售订单,再匹配采购订单的方式,以应对钴价格的快速波动。
6、公司在激励机制上有哪些措施?
答:公司前期实施了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充分调动了核心骨干员工的积极性,后续我们还会继续做。另外,半年报董事会审议通过了高级管理人员薪酬及考核制度,面向高管实行了市场化薪酬体系,极大地提升了高管等核心团队的积极性。
7、公司在高镍多元材料方面的布局是什么?
答:公司近年来持续加强高镍多元材料的开发和市场布局,2015年即向国际大客户批量销售了动力NCM622,随后又开发出更高镍的NCM811和NCA,目前已形成了高容量、高压实、高电压、单晶形貌且性能稳定的多系列高镍产品体系。其中,高镍动力NCM811多项性能指标优于市场同类产品,受到客户高度评价。动力NCA材料完成中试工艺定型,容量和循环保持率具有明显优势,预计今年年内批量推向市场。
8、公司与国内外竞争对手相比有何优势?
答:技术研发能力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公司的技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公司高镍多元材料的研发水平及产品性能与国际一流企业相比也不逊色。此外,公司在固态锂电等前瞻性材料研发方面也已取得积极进展,目前正在为欧、美以及国内等多个具有固态锂电领先技术的国际知名公司和科研机构进行配套开发,并已完成对国内外多个客户送样,产品性能获得广泛认可。
9、新能源汽车补贴下降对公司有何影响?
答: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是国家早已公布的既定政策,同时后续补贴的标准将与动力汽车续航里程和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挂钩,续航里程越远、电池能量密度更高,获得的补贴额和系数也就越高,其实就是鼓励和倡导新能源汽车使用能量密度更高、性能更好的动力电池和材料。高镍动力多元材料正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引导方向的,所以补贴政策退坡,技术标准提高,对于技术优势明显的公司来说是机遇。
10、公司是否有使用盐湖锂原料用于生产正极材料?
答:目前锂盐从制备途径来说可分为矿石提锂和盐湖卤水提锂。目前公司已在实际生产中使用盐湖卤水锂,主要来自南美和中国青海。
来源:中国新能源汽车网-E
特别声明: 以上内容转载自中国新能源汽车网-E,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仅请联系删除,转载内容并不代表CNEV新能源汽车网(www.chinanev.net)立场。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版权所有©2007-2024 CNEV新能源汽车网
新能源汽车网所有信息及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商务联系请扫码
新能源汽车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