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必须要看到,由于研发投入成本高、市场售价高于传统汽车、充电等配套设施欠缺等问题,新能源汽车近年来一直遭遇“雷声大雨点小”。市场的认可度低,企业积极性受挫,国家的政策被梗塞。这一次出台的节能汽车补贴政策,能否解决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困境?
“十城千辆”仅5城市达标
国际知名会计机构——京都天华会计师事务所公布的2012《国际商业问卷调查报告》最新结果显示:仅有7%的中国内地企业考虑购买新能源汽车,比例与全球平均水平相比(24%),仍有较大差距。
2010年6月,国家四部委曾联合发文推广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深圳、上海、杭州、合肥、长春等5个城市购买新能源汽车可获补贴。按照规定,25个“十城千辆”示范城市,必须在2012年底之前达到1100辆新能源汽车。
然而,截至2011年底,仅有5个城市完成了1100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工作,完成率超过50%的城市只有10个。其中,只有上海、深圳两地长期保持超过千辆新能源汽车上路的水平。
尽管众多车企均看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现状却很残酷。工信部的数据表明,截至2011年底,有75家车企的361个新能源车型登上了产品公告,但2011年全年实现新能源汽车产销仅8000多辆,与2009年《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规定的50万辆以上的产销目标相去甚远。
长安新能源汽车公司总经理、国家863专家组成员任勇说,推广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具有标杆作用,但现在示范城市状况不佳,也影响整个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信心与前景。
广汽集团副总经理、广汽研究院院长黄向东指出,能享受国家给予新能源汽车私人购买补贴的5个城市,每个城市销售量都非常少,最多的合肥去年是2000多辆,深圳是5个城市中推销力度最大的,去年销售量也就550辆左右。
困局在哪里
在采访新能源汽车过程中,记者听到最多的关键词是“困局”,市场的困局、政策的困局,都成为推广新能源汽车部门和车企的“心病”。
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技术仍有不少空白,电喷系统和自动变速箱技术被外国企业垄断,阻碍产业发展。任勇说,目前新能源汽车的电喷系统主要是采用联合电子等2家国外企业的产品,国内电喷系统没有竞争力,受制于人。国内自动变速箱技术很弱,控制方面的技术基本为零,影响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推广。
由于科研投入巨大等原因,新能源汽车售价高于燃油汽车,而财政补贴又十分有限。以重庆为例,目前新能源汽车公务用车260多辆,出租车25辆,多是混合动力,纯电动推广情况不佳,主要是售价高和充电问题。
任勇说,比如长安志翔,新能源款比传统款要贵4万元,国家和地方补贴3.6万元,现在还是亏着卖。虽然是试点城市,重庆市政府也有补贴,但是新能源汽车的售价仍然比传统汽车高,不太获得消费者认可。
更为关键的是,目前充电等配套设施和政策的欠缺似乎已成为难以逾越的瓶颈。调查显示,在阻碍内地企业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各项因素中,对充电站/加气站等配套设施欠缺的担忧比例最高,为26.5%。由此可见,配套设施的不完善仍是新能源汽车在企业用户中销售不畅的重要原因。
华南理工大学汽车工程研究所教授姜立标也对记者表示,最大的难题是充电系统尚未有定论,相关方面争夺很厉害,导致城市充电系统无法铺开。“就像常规汽车要有加油站一样,电动汽车也要有加电站。加电站是充电方式还是换电方式,至今还在争论,因为各有各的问题,最终还是一个利益协调的问题。”
如何寻求突围、激活市场
要激活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必须突破市场与政策困局。首先在政府层面,国家应尽快完善行业技术标准,同时加大扶持范围和补贴力度。黄向东说,应该在公交、出租车、政府采购方面首先形成突破点,起到良好的带动效果。姜立标则建议,应扩大中央财政对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私人补贴试点范围,依靠补贴激励市场。
其次在车企层面,企业要加速自主核心技术研发,创新市场推广和商业模式。任勇说,目前,新能源汽车制造主要分为改装嫁接、车底盘和车身按纯电动进行改制、全新开发三级模式。一些车企头脑发热地投入,但不愿意沉下心来,大量停留在第一个层级,不愿意投入全新开发,这对产业本身是有危害的。
第三是在行业层面,应联合研发,改变单打独斗,发挥比较优势。例如,广汽集团研究院每年研发费用20多亿元,其中30%~40%都投入在新能源汽车上,但市场回报率低。
长安集团每年均获国家的专项研发资金投入,但相对于巨大的研发成本来说仍是杯水车薪,还要靠传统车利润来维持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因此,只有形成联盟,联合研发、共享成果,才能促进产业的良性发展。
最后是政策整合问题。目前新能源汽车的优惠政策集中在购车补助,应对使用、售后服务维保、车辆回收、人员培训等环节出台相应的鼓励配套政策,同时,出台车辆购置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形成政策合力。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与发展取决于多方因素,此番利好政策能否带来“春天”仍难确定。政策看好,还需配套落实。
来源:CNEV
特别声明: 以上内容转载自CNEV,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仅请联系删除,转载内容并不代表CNEV新能源汽车网(www.chinanev.net)立场。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版权所有©2007-2024 CNEV新能源汽车网
新能源汽车网所有信息及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商务联系请扫码
新能源汽车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