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手机版
  • 我要投诉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17786024250
新闻 > 企业 >造车哪家强,中国手机厂

造车哪家强,中国手机厂

作者/来源:维科网.新能源汽车 作者:C次元
2023-12-22 11:37:52

3.jpg

作者丨张之栋

责编丨崔力文

编辑丨别致

当“华小魅”勇闯汽车圈,那些墨守的“陈规”,是时候变一变了。

汽车市场的风向变了,尤其是营销舆论的打法。

懂车帝冬测风波愈演愈烈,余承东带头“揭竿而起”,长城、吉利顺势“响应”,这场车企与平台之间的舆论战争,终归是打响了第一枪。抛开所谓风波的具体细节不谈,可以肯定的一点,“打嘴仗”正在成为汽车业界的新常态。

“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谦谦君子逐渐远去,接下来将是激烈的声量角力,以及舆论高地的争夺。

4.jpg

并非无迹可寻,说是“饭圈化”的一种表现也好,说是汽车营销的全新进化也罢,总之,自从造车有了新势力,华为、小米等手机厂商跨界来造车之后,汽车圈的口水战就多了起来。

特斯拉入华多年,至今仍然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尤其是“刹车失灵”事件的后续影响;李想“微博之王”的称号愈加响亮,追逐热点的同时,也成为了热点;华为AEB事件之后,大家都知道,“吵架”要选好对象……

说来说去,难道未来的车企,都要用“嘴”造车了?

很显然,造好车是一回事,让广大消费者认可,又是另外一回事。汽车行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价格战也好,舆论战也罢,新能源汽车时代潮流的大势之下,游戏规则都将重新书写。

而手机厂商之所以选择这个时候入局汽车行业,看中的就是“乱世出英雄”。

01

手机厂造车,有点东西

问界、智界、小米汽车、魅族DreamCar MX……毫不夸张地说,手机厂商跨界造车,正成为中国汽车的中坚力量。

而更可怕的一点在于,这些手机厂商在经历互联网+移动端市场的“摸爬滚打”之后,对于消费者所喜爱的东西、痛点等,一清二楚。哪怕是舆论战方面,更是得心应手,无惧挑战。

4.jpg

与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相比,手机厂商造车更“新”。

作为后来者,手机厂造车的市场优势并不大,但相对于先行者,后来者既能“摸着石头过河”,又能借助现成的产业供应链实现造车效率上的提升,并享受到已经被教育好的市场。

而且不容忽略的是,在硬实力上,手机厂商造车也做的可圈可点。就纯电汽车而言,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无疑是2个不容忽略的产品点。而在这2部分产品力的布局上,手机厂商下足了功夫。

毫不夸张地说,华为的鸿蒙座舱,魅族的Flyme auto、小米的澎湃OS,基本上可以认定为车圈前三的车机系统。尽管小米汽车还没开售,但手机厂做车机,似乎就是存在着某种“降维打击”。

5.jpg

同样,关于智能驾驶,众多手机厂造车势力们,更是要与造车新势力们,争个高低。此前,小鹏与华为的“AEB事件”,其内在,就是在争夺智能驾驶领域的话语权。

小鹏汽车的智能驾驶能力,无疑是汽车市场上的第一梯队,相对应的,华为HI加持下的智驾,同样广受好评。以至于,无论华为造车不造车,都必然与小鹏汽车有所碰撞。

最终“AEB事件”的结果如何,相信大家心里都有了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以后诸如此类的争端,还会越来越多。

至于智能驾驶究竟有多重要?小米汽车,将自动驾驶当做首要突破口。特斯拉,始终宣传自己的智驾能力。小鹏、理想、蔚来等,也都在热衷“开城”…… 

6.jpg

手机厂造车的优势,不仅仅在于对相关产品点、产品力的把握,还有整个万物互联生态的建设布局。试想一下,当广大消费者已经习惯这些年数码产品、智能家居的应用,手机厂造车也就提前拥有了一堆拥趸。

虽说手机粉与汽车粉概念不同,但“狂热粉丝”“饭圈文化”并非无稽之谈,尤其是在“水军”的推波助澜下,手机厂商们的舆论掌控力、事件发酵能力,都是另一层级的存在。

02

掌控舆论,软硬两手抓

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短视频平台的兴起,使得信息成指数型增长。消费者想要在多如牛毛的信息中,获取到对自己有价值的东西,难如登山。买车购车更是如此,信息的壁垒带给消费者不少的麻烦,甚至“建议”走偏。

大大大、好好好的溢美之词比比皆是,但消费者真正需要的,并不止这些。

7.jpg

手机的争霸时代,SOC芯片、拍照能力、屏幕玻璃、跑分……各种硬件加持,各种参数爆炸,目的就是吸引消费者眼球,以获得更多的关注度。 

当然,除了明面上的针锋相对之外,这些手机厂商在暗地里,还有其他竞争——软实力。如:小米的饥饿营销,华为的狼性文化,苹果的精英战略等。

没有人会忘记小米手机的经典一战,彼时所有的山寨手机“灰飞烟灭”。更没有人会忘记,华为硬刚美方当局,海思一夜“备胎转正”,至此依旧占据国内舆论大势。

而今,这些往日的辉煌被延续到汽车市场上。当手机厂商开始造车,随之而来的,便是继承发扬的各种光环。再加上舆论的推波助澜,“遥遥领先”更是不在话下。

8.jpg

毫无疑问,游戏规则改变了。汽车行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令所有的车企和供应商们,开始全新的原始积累,供应链体系亦在重构之中。

乱世出英雄,手机厂造车,恰逢其时。

华为坚决不造车,但鸿蒙智行一出,谁与争锋?据了解,除了智界、问界之外,华为加持的“界字辈”品牌 ,还有2个,分别与江淮汽车和北汽合作。

此外,华为所主导的零部件供应,包括电机、芯片、激光雷达等,也开始深入到各大车企产品之中。

小米进入战局,“为小米汽车而战”。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尽管小米汽车正式上市的时间在2024年,但不难发现的是,此时关于小米汽车的消息,正逐渐多起来。消息称,12月28日,小米汽车即将正式亮相,30万元起。

9.jpg

背靠吉利,魅族的心思也变得更加活泛。虽然与华为和小米相比,魅族的动作小了很多,但却也更符合汽车行业的原有逻辑。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猥琐发育的魅族,或许会给予汽车市场一个大大的惊喜。

退一步讲,难道手机厂商就一定造不好车?

论硬实力,手机厂商的技术能力可圈可点,就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而言,甚至可以领先一大截;论软实力,如今的各大舆论场,都已经成为手机厂商的“后花园”,打嘴仗大概率不会输。

高效的互联网思维,灵活的产品逻辑,让手机厂商比冗杂的汽车厂商,更容易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但一个硬币两个面,手机厂有自己的优势,传统车企与造车新势力们也有自己的长板,可供一战。

越竞争,越公平。万类霜天竞自由,价格战也好,舆论战也罢,前路虽遍布荆棘,但中国汽车,已经迈出了走向未来的坚实一步。

而我们也始终坚信,中国必然能够从汽车大国,迈向世界汽车强国之列。

来源:维科网.新能源汽车 作者:C次元

特别声明: 以上内容转载自维科网.新能源汽车 作者:C次元,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仅请联系删除,转载内容并不代表CNEV新能源汽车网(www.chinanev.net)立场。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分享至:
最多可以输入140字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