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两年时间,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辅助层面的内卷越来越激烈,很多新能源汽车品牌都推出了段位比较高的智驾驾驶辅助系统,但是很多小伙伴对智驾还是比较忌惮的,总是担心智驾不如自己“亲手”驾驶可靠。所以很多时候,智驾对用户购车决策的影响比较小,这让一些在智驾层面有所建树,但是用户感知并不明显的品牌很“恼火”……
所以有些厂商便另辟蹊径,通过保险方式让用户更加放心地使用智驾系统。比如去年11月,平安产险和赛力斯汽车就合作推出了智驾保障服务计划,为智驾责任风险提供保障计划,用户可选择投保!近日,有消息称小鹏汽车基于其长期积累的智能驾驶技术与用户数据,将于近日联合头部保险机构推出定制化智驾保险产品。
那么有了这些类似“保险”之类的智驾保障计划,很多小伙伴认为这是这些品牌对自身智驾系统的自信,愿意为自身智驾系统的“失误”买单,在这些保险的保障之下,用户就能更加放心使用智能驾驶了!
但是大家有没有考虑过一个问题,那就是什么样的车企在推出智驾保险,从目前来看,问界和小鹏汽车的高阶智驾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要收费,就是因为要收费。
而且大家对智驾未必完全相信,所以很多小伙伴在选车的时候,不愿意购买高阶智驾系统,而是选择一些标配智驾系统的车型,这样一来,即使不用,也吃亏不到哪里去!这对于问界背后的华为,以及小鹏汽车这种在智驾方面更有优势的品牌来说,就很吃亏了,所以推出智驾险,就是要让用户对智驾更有信心,更加放心地花钱购买。
而且很多小伙伴认为有了智驾险之后,可以放心使用智驾,不担心出了问题没人管,我们始终认为这种情况可能还有商榷的余地。
首先就是在日常使用智驾的过程中,遇到危险的情况,作为车主,大家到底是主动介入寻求更加安全和可靠的路径,还是因为有智驾保险,就直接交给智驾系统,你爱撞不撞?我们相信绝大多数用户的选择都是自己接管,所以绝大多数情况,智驾保险只能给一个心理慰藉,而起不到作用,但是冲着智驾保险,花钱购买智驾系统的钱,可是实实在在花出去了。
另外就是责任的划分,很多小伙伴驾驶车辆,使用智驾系统发生事故,很多时候都不是因为直接睡大觉导致车辆失控,而是智驾系统跑得好好地,突然路面出现了“非典型”路况,系统处理不及时或者逻辑混乱,发生了事故。而在这种事故发生之前,用户都会本能的打方向盘或者踩刹车,目前几乎所有的智驾系统,只要强行转动方向盘或者踩下刹车,智驾系统都会默认退出。
现在带智能驾驶功能的车型,都是联网的,厂商能够在后台看到相关数据,如果上面的情况发生,用户使用智驾的过程中,出现了危险的情况,用户临撞车前介入,厂商和保险机构,会不会以人为操作,并非智驾为借口,就拒赔了?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你我该如何应对,能不能接得住?
有小伙伴就说了,人家厂商敢保证,就说明“罩”得住,出现危险情况,就不要贸然介入,这种说法就是典型的站着说话不腰疼!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遇到明显是危险的情况,人为介入是本能,而且万一某种路况或者场景,的确是智驾系统没有“见过”的新情况,放任智驾导致车毁人亡,更是因小失大。所以本质上来说,如果厂家拿出上述规避“赔付”的借口,用户是接不住的。
所以其实厂家推出智驾险,对于智驾系统的使用者来说,的确会提升信任度,但是前提是保险需要花钱、智驾系统也需要花钱。而且我们不认为智驾险在发生事故后,保险机构很可能以我们提到的理由拒赔,而这种情况,几乎所有用户都是没有办法规避的。
来源:凤凰网汽车
特别声明: 以上内容转载自凤凰网汽车,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仅请联系删除,转载内容并不代表CNEV新能源汽车网(www.chinanev.net)立场。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版权所有©2007-2025 CNEV新能源汽车网
新能源汽车网所有信息及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商务联系请扫码
新能源汽车网官方微信